音色,是一種描述樂(lè )器發(fā)音品質(zhì)的術(shù)語(yǔ),由于每種樂(lè )器都有自己的頻譜分布特征,因而同一種樂(lè )器的發(fā)音在不同的音區內,起音感雖然不一定一致,但其音色大體一致。
表述音色特征的術(shù)語(yǔ)一般都與樂(lè )器的關(guān)系密切。音色術(shù)語(yǔ)一般要比音感豐富一些,其間的關(guān)聯(lián)有以下幾種情形:
沉悶:悶這種音感是同20赫茲左右的頻率賦予的,而高于80赫茲時(shí),音感就會(huì )偏厚,因此具有沉悶感的音響一般基頻很低,而且很少有豐富的泛音成分,具有此音感特征的樂(lè )器音源一般都是低音樂(lè )器的低音區。
沉重:?jiǎn)渭儚囊舾蟹矫鎭?lái)看,沉重感是80赫茲頻點(diǎn)處所特有的音感效果,而從音型特征上來(lái)看,短促的低音打擊音型樂(lè )器具有更強烈的重感效果。
低沉:低沉常用于形容比沉悶稍豐厚的音響,他的基頻可能與沉悶的音響一樣,但其高次諧波大多都比沉悶的音響豐富一些。
深沉: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,常用于表述具有色彩性的“松蕩”的低頻響應,其基頻比低沉的音響稍高一些。一般具有深沉感的樂(lè )器,最典型的就是大提琴和簫的低音區。
渾厚:這種音感是頻譜較寬的音源所具有的特征,所以渾厚的音感一般都是形容基頻較低,頻譜較寬的音源。
淳厚:淳厚是指具有較高融合性的低頻音響,具有淳厚感的典型音源,是鋼片琴的低音區。
豐滿(mǎn):這是頻率在100~250赫茲之間的音源所具有的音感特征,一般發(fā)音在此頻段內的音源,都必然會(huì )有豐富的音感效果。
寬厚:豐滿(mǎn)的音源如果頻譜更寬一些,就會(huì )產(chǎn)生寬厚的音感效果。
飽滿(mǎn):這是一種叫強勁度的低頻音響,,一般加置有“渦輪失真”效果的電貝司,此音感特征非常明顯。
明亮:一般當樂(lè )音的基頻高于500赫茲以上時(shí),就會(huì )變的明快起來(lái),甚至高到7500赫茲處時(shí),我們也不能說(shuō)它不明亮,所以音源的明亮感是一種比較通泛的形容詞。明亮感在2800赫茲頻點(diǎn)處最為明顯。
響亮:常用于形容帶頸度的高明度音響,并且當頻譜高出4000赫茲以上時(shí),音源就不具有此音感特征了。
宏亮:直待有一定融合性的高明亮音響。
圓潤:指比較柔和的高明亮度音響。
柔和:與圓潤相比,柔和感更偏于暗悶,是一種相對低明亮度的音響。
清脆:頻譜集中在4000~8000盒子之間的音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清脆感效果。
高亢:指高穿透力的清脆音響,有此音感特征的典型樂(lè )器就是嗩吶。
尖銳:頻譜集中在6800赫茲左右的音響一般都尖銳刺耳的。
尖厲:尖銳的音響如果還帶有類(lèi)似失真的嘈雜感,即可產(chǎn)生尖厲的音感效果。
纖細:頻譜在8000赫茲以上的音樂(lè ),一般都具有纖細的音感效果。
融合:一般不易突出的柔和音響,都具有一定的融合感。當然,所有的音源都可以用融合或或不融合的程度衡量。在樂(lè )器中,一般認為中提琴、大提琴的融合感最好。
干澀:這是融合感的反義詞,一般和諧泛音缺乏、不和諧泛音突出的高頻段音響,都具有某種程度的干澀,在樂(lè )器當中,他主要是由于極高音區缺乏共鳴所造成的。
堅實(shí):600赫茲左右的窄頻帶音響,以及發(fā)音短促的音型,都具有某種檢視的音感效果。
空洞:指帶有“染色”效果的暗悶音響,此音感特征常常常常被人們用于形容大木魚(yú)的音色。
溫暖:這是一種形容樂(lè )音色彩性的詞,他一般與音響的“染色度”成正比,如:排鐘,就具有次種音感。
粗獷:低頻音響如果帶有類(lèi)似過(guò)載失真的效果,即可形成粗獷的音感。
粗糙:粗糙感是一種略帶沙音的粗獷音響,一般小號、圓號在吹奏低音區時(shí),都有此音感特征。
沙啞:特制帶有明顯“氣流沙音”的虛浮聲響效果。
蒼勁: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,一般是指較低頻段內的沙啞音響,如大管的低音區等。
緊張:這是樂(lè )音內含有某些特別的不和諧泛音成分的結果。
力度感:力度感在低頻段特指200~500盒子頻段內的音響,如:大鼓、大胡的低音區,力度感就較好。在中、高頻段,力度感是指高穿透力、高突出性的不柔和音響,一般高音銅管樂(lè )器的中、高音區,都具有良好的力度感效果。
穿透力:指高突出性、高明亮度的音響,穿透力在4500赫茲附近較為明顯。
光彩性:指有一定突出感的高圓潤度音響。
悲涼:悲涼與溫暖互為反義,它也是一種帶感情味的次。具有此音感特征的典型樂(lè )器音源,就是中音雙簧管的中音區。
陰森:高緊張度的低頻段音響,即可形成陰森的音感效果。
發(fā)扁:這是2500赫茲處所特有的音響效果。在此頻點(diǎn)附近的音樂(lè ),一般都明顯有“發(fā)扁”的感覺(jué)。如:板胡、二胡等,次種音感特征十分明顯。
發(fā)暗:如果樂(lè )音中缺乏6000赫茲以上的頻譜成分,一般都可以使起發(fā)音變“暗”。
發(fā)虛:這是樂(lè )器在發(fā)較高音階時(shí),雜音增多所引起的,這種雜音通常類(lèi)似于氣流沙聲。
極高頻:
16K-20K 色彩 提升有神秘感;
12K-16K 高頻泛音,光彩;
10K-12K 高頻泛音,光澤;
高頻和高頻低段:
8K-10K S音;
6K-8K 明亮度、透明度, 提升齒音重、降落 聲音黯淡;
5K-6K 語(yǔ)言的清晰度,提升聲音鋒利、易疲勞;
中頻上段:
4K-5K 樂(lè )器表面響度,提升樂(lè )器距離近、降落 樂(lè )器距離遠;
4K 穿透力,提升 咳音;
2K-3K 對明亮度最敏感,提升聲音硬,不自然
中頻:
1K-2K 通透感、順暢感,提升有跳躍感、降落 松散;
800 力度,提升喉音重;
500-1K 人聲基音、聲音輪廓,提升語(yǔ)音前凸、降落語(yǔ)音收縮感;
300-500 語(yǔ)音主要音區,提升語(yǔ)音單調、降落語(yǔ)音空洞;
中頻低段:
150-300 聲音力度、男聲力度,提升聲音硬、無(wú)特色,降落:軟、飄;
低頻:
100-150 豐滿(mǎn)度,提升渾濁、降落單;
60-100 渾厚感,提升轟鳴(轟)、降落無(wú)力;
20-60 空間感,提升低頻共振(嗡)、降落空虛;
低頻上段80-160;
中低頻40-80;
低頻下段20-40;
超低頻32-~。 |